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石元春
编辑:浩

石元春(1931年2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土壤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石元春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该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他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转而攻读土壤农业化学专业。1956年,石元春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随后参加了为期四年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85年,石元春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1995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1991年11月,石元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授予他名誉农学博士学位。1994年,他同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1998年7月,石元春被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2011年,石元春团队出版了书籍《决胜生物质》。2021年5月30日上午,石元春自传《一儒》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

石元春长期致力于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的研究工作。1987年,他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0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石元春获得王丹萍科学技术奖。2001年,石元春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1年2月18日,石元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49年,他从武昌文华中学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该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石元春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转攻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师从中国土壤地理学家李连捷。由于转行,他必须补修地球科学化学等课程,也因此有机会聆听名师袁复礼、王乃樑讲授的“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等课程。

1956年,石元春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参加了为期四年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

工作经历

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期间,石元春在校讲授土壤学课程,并从事北京郊区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工作。1973年开始,石元春持续在黄淮海平原开展中低产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这一研究持续了20年之久。1978年,他开始担任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1985年,石元春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

1988年6月14日,石元春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1年11月,石元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授予他名誉农学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节水农业的基础性研究”。1994年,石元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1998年7月,石元春被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他的学术兼职包括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委员等。

2011年,石元春团队出版了《决胜生物质》,该书作为介绍生物质科技与产业国内外进展的启蒙性著作。2016年9月25日,在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上,身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石元春,详细介绍了生物质产业“走出去”的可行性。2021年5月30日上午,石元春自传《一儒》新书发布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2024年,石元春的著作《决胜生物质二十年记》在北京正式发布。该书以专题性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生物质产业作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落户发展的全过程。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石元春长期致力于土壤地理、盐渍土发生与改良的研究工作。他在地球科学条件与易溶盐积聚规律、盐渍土改良、古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黄土中古土壤地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提出了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地理、分类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演替的系列理论。

他提出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揭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共存且交相为害的复杂自然现象。他还指出,旱涝盐碱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而综合治理的实质是对区域水盐运动进行科学调节和管理,调节和管理区域水盐运动的枢纽和杠杆在于浅层地下水的采补。这些观点在指导黄淮海平原的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采用了创新的技术路线,石元春在河北省曲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验区的治理实践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赞誉。他应用系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遥感等现代技术,提出了对区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PWS”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此外,他在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项目

石元春先后担任国家“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基础科学973计划专家组农业科技首席科学家、国家中长期(2006-2020)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科技组组长,围绕国家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宏观研究。

学术交流

在土壤农业化学研究生实习期间,李连捷推荐石元春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在晋西野外考察时,石元春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同行。他们身背装满黄土标本的地质包,每天登山爬坡几十里进行考察。石元春的考察成果《晋西黄土及其形成》,被两位导师推荐作为“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大会报告学术论文。

1985年召开的国际盐渍土改良学术讨论会上,石元春首次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理论。由其他国家的专家负责起草的《会议纪要》中写道:“对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及其调节的有关理论,以及采用灌溉、排水、农业、林业等措施对区域水进行综合管理以治理盐渍土的办法予以肯定。与会科学家认为,中国人民应为此成就而自豪。”

人物作品

论文

著作

注:有些书籍未找到相关封面图

人才培养

高校治理

石元春长期投身于农业高等教育事业。在担任校长期间,他主持制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整体规划。他提出,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同时,要强化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这两个支柱;在办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要建立继续教育体系,并将非智力因素和精神素质培养作为整个培养计划和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提出了“重视和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工程”等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教育成果奖励

1989年,石元春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次年,他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人物任职

获得荣誉

个人获奖

项目获奖

人物影响

1988年9月10日,曲周县县委书记董强、县长袁安圻及农民代表20余人给中国农业大学送来一块汉白玉石碑,石碑的正面刻着“改土治碱,造福曲周”8个字,背面刻着石元春、辛德惠两位院士以及众多当年参与治碱大会战的师生的名字。

人物评价

出生于民国时期武汉商人家庭的石元春,幼时经历了抗日战争,18岁至今,一直在新中国生活了70余年。以知识分子之身,经历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经历不算不丰。在这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向繁荣富强新中国转变的伟大时代洪流里,传主本人有澎湃也有暗礁,有激情也有无奈,有抱负也有磨难,有欢乐也有悲切。他像讲故事那样,叙说新中国一名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家庭和情感,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用文字语言,辅以影像语言,以期情景再现一名知识分子的况味人生。(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评)

石元春采取创新的技术路线,在河北省曲周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验区的治理实践中取得重要突破。此外,在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评)

相关事件

2011年8月,石元春在某网络论坛看到了一篇题为《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的实名举报文章。起初,他只觉得这是一场无聊的网络炒作,并未选择回应。很快,这篇网帖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由于实名举报人中有同样年过八旬的中科院资深院士李季伦,此事被发酵成所谓的“院士告院士”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持续议论。

2011年9月,举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石元春学术造假的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随后,石元春发表了《事实与真相》一文,对举报内容予以正面回应,并请求上级科学教育部门对其提供的事实和材料进行调查。时隔数月,由科技部等5家单位组成的调查组针对“举报”一事作出了正式答复。调查报告指出:举报中所称“石元春学术腐败第一贪”没有任何依据;网络炒作的“院士告院士学术腐败”的说法不成立,这是一次违背事实的炒作。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群星璀璨耀长空 ——生命科学领域的院士校友.清华校友总会 .2025-10-28

院士馆-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学部-石元春.中国科学院.2025-10-23

石元春 教授 农业科学奖.石元春 教授 农业科学奖.2025-10-23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浙江日报.2025-10-23

石元春院士自传《一儒》新书发布会在我校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2025-10-24

石元春院士著作《决胜生物质二十年记》在京发布.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2025-10-23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 院士荣耀 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2025-10-24

石元春院士简介.同济大学校史馆.2025-10-23

2003年,石元春(左)与导师刘东生院士合影 石元春.中国科学院.2025-10-28

简介.简介.2025-10-23

1990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10-24

校园守望者(西区篇)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thepaper.2025-10-23

院士建言:推动生物质产业“走出去” 为各国“锦上添绿”.中国新闻网.2025-10-24

中国农业大学档案和校史馆 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档案和校史馆 石元春.2025-10-23

石元春同志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10-23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2025-10-23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微信.2025-10-23

继往开来 迎接挑战——《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农业资源与环境》书评.中国知网.2025-10-23

农林碳中和工程.中国知网.2025-10-23

当前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中国知网.2025-10-23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综述.中国知网.2025-10-23

试论全生物质农业.中国知网.2025-10-23

木质原料制取先进生物燃料正处在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夜——迎接生物能源第二波浪潮.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能源革命不能没有“一片”.中国知网.2025-10-23

清洁和可再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思考.中国知网.2025-10-23

生物质能源四十年.中国知网.2025-10-23

石元春:生物质的真瓶颈.中国知网.2025-10-23

石元春 用科学精神抵御“热病”.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雾霾的产生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国知网.2025-10-23

我国的能源忧思.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需要新的国家能源战略.中国知网.2025-10-23

安全,但要转变发展方式——粮食安全之我见.中国知网.2025-10-23

让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中国知网.2025-10-23

生物质能源解困“三农”.中国知网.2025-10-23

关于建立我国四大沙地碳汇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示范点的建议.中国知网.2025-10-23

非粮生物能源的战略思考(摘要).中国知网.2025-10-23

非粮生物质新能源最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能源困境与转型.中国知网.2025-10-23

农业的三个战场.中国知网.2025-10-23

解困“三农” 路在何方.中国知网.2025-10-23

发展生物质产业.中国知网.2025-10-23

谈发展生物质产业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知网.2025-10-23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质产业.中国知网.2025-10-23

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中国知网.2025-10-23

中国生态农业需要更多的关注——兼评李文华院士主编的《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知网.2025-10-23

2025年5月039批.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2025-10-28

石元春全集, 自传卷.中国科学院.2025-10-28

石元春全集, 决胜生物质20年记卷.中国科学院.2025-10-28

一儒:石元春自传.豆瓣读书.2025-10-23

决胜生物质.豆瓣读书.2025-10-23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第一分册.豆瓣读书.2025-10-23

盐渍土的水盐运动.中国科学院.2025-10-28

《黄准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出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5-10-28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 百年人物 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2025-10-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 2011-02-15 15:49.中国日报网.2025-10-24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九届.央视网.2025-10-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中国日报网.2025-10-24

中国农业大学档案和校史馆 简介 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档案和校史馆 简介 石元春.2025-10-24

NEX 2023】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将发表视频致辞 .微信.2025-10-24

201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10-24

1986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5-10-24

1985年.1985年.2025-10-24

1994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10-24

1992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10-24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辛德惠:忘我无我,呕心沥血黄淮海.微信.2025-10-23

1988年.1988年.2025-10-24

1980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5-10-24

见微知著 催动改革燃星火.中国教育报.2025-10-23

【中国科学报】石元春:静水流深.中国科学院.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