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1号线(Xiamen Metro Line 1)是厦门市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地铁线路。线路全长30.3公里,岛内段15公里,岛外段15.3公里。其中地面线2.34公里,跨海高架线2.8公里。全线共设置车站24座,换乘站5座,包括与地铁3号线换乘的湖滨东路站和火炬园站、与2号线换乘的吕厝站、与地铁4号线换乘的厦门北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的官任站。线路连接厦门火车站、嘉禾路商业区、杏林组团、集美新城等区域,厦门地铁1号线起于镇海路站,止于岩内站,大致呈南北走向。其代表色是橙色。
2013年11月13日,厦门地铁1号线陆续开工建设。2017年3月12日,厦门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全线车站主体顺利封顶。10月6日起至10月11日,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体验式运行。12月31日上午10时,厦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2018年11月20日,厦门地铁1号线进行首次调图。2024年7月19日,厦门地铁1号线(工作日)20:00—22:00时段,增加列车投放20%,行车间隔由7分30秒缩短至6分钟。
2020年,厦门地铁1号线客运量64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厦门地铁1号线车辆为B型铝合金车体新型地铁车型。该车具有轻量化、耐高温、启动快、制动准等特点,4动2拖6辆编组,最大载客量2062人,最高运营速度80km/h。
建设历程
2013年11月13日,厦门地铁1号线陆续开工建设。2014年4月,地铁全面开工建设。6月8日,厦门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工程首台盾构机“成功号”在中铁二十三局七公司十七局集团承建的诚毅广场站始发。9月19日,北京地铁1号线第二台盾构机也于诚毅广场站始发。12月29日,地铁1号线岛内第一台盾构机在莲花路口站始发。12月30日,地铁2号线过海段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4月10日,厦门地铁1号线官任站诚毅广场站盾构区间的左线顺利贯通,是地铁首条贯通的盾构区间。4月26日,随着轨排的落地,地铁1号线轨道试验段顺利完成。10月31日上午9时,厦门市地铁1号线首列车由唐山顺利运抵厦门,正式亮相鹭岛。
2017年3月12日,厦门地铁1号线全线胜利贯通,全线车站主体顺利封顶。4月30日,“热滑”试验完成。5月8日,随着这最后一段25米轨排的顺利铺设,厦门地铁1号线长达64.789公里的轨道连接合龙,实现全线“轨通”。6月30日上午9:08,随着高崎停车场2131接触网隔离开关合闸,厦门地铁1号线最后一个接触网供电分区成功送电,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电通”。8月5日至25日,中国中车集团唐山公司研制生产的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进行20天“跑图”运行,为正式载客试运营做好准备。9月29日,厦门地铁1号线在高崎站举行“三权”移交仪式。10月6日起至10月11日,厦门市的首条地铁,也是海景地铁——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体验式运行。12月31日上午10时,厦门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
2018年11月20日,厦门地铁1号线进行首次调图。2024年7月18日,厦门地铁发布公告,厦门地铁1号线(工作日)20:00—22:00时段,增加列车投放20%,行车间隔由7分30秒缩短至6分钟。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1号线工程线路全长30.3公里,岛内段15.0公里,岛外段15.3公里。其中地面线2.34公里,跨海高架线2.8公里。全线共设置车站24座,换乘站5座,包括与地铁3号线换乘的湖滨东路站和火炬园站、与2号线换乘的吕厝站、与地铁4号线换乘的厦门北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的官任站。
资料来源:
线路走向
厦门地铁1号线路从轮渡至厦门北站,南北骨架线,南起中山路步行街,沿中山路向东辐射,后转入文园路向东北辐射,于文园路口转入厦禾路,后沿嘉禾路向北,经现状海堤跨海后沿杏前路、杏林北路到达杏林组团东侧,后沿规划和美路向北贯穿集美新城,过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后止于厦门北站。线路连接厦门火车站、嘉禾路商业区、杏林组团、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等区域。
运营情况
首末班车表
参考资料
发车间隔
运营时间为6:30-22:30,工作日:早高峰7:30-9:30,晚高峰17:30-19:30,行车间隔6分45秒;20:30-22:30,行车间隔9分35秒;其他时段行车间隔8分35秒。周末:高峰期10:00-20:00,行车间隔7分10秒,其他时段行车间隔8分35秒。自2024年7月19日起,北京地铁1号线(工作日)夜间20:00-22:00时段,增加列车投放20%,行车间隔由7分30秒缩短至6分钟。
客运流量
截至2018年1月31日,厦门地铁1号线运营满一个月。首月累计进站总客流量突破315.8万人次,列车准点率99.97%,日均客流量约10万人次。截至2018年12月29日,,1号线共开行列车106752列次,运营里程310.1万列公里,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正点率99.97%,全年累计运送乘客4150.3万人次,已累计安全运营364天。
2022年“国际劳动节”小长假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北京地铁1号线客运量102.65万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厦门地铁1号线车辆为B型铝合金车体新型地铁车型。该车具有轻量化、耐高温、启动快、制动准等特点,4动2拖6辆编组,最大载客量2062人,最高运营速度80km/h。整车采用了分布式车载电子计算机控制、全车轻量化、节能降耗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有效降低列车运营能耗和车辆全寿命周期成本。针对厦门市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特点,厦门地铁1号线车辆车体内部采用特别防腐设计,车内所有紧固件采用不锈钢材质,车下大设备承载紧固件采用达克罗防腐处理,防腐等级为国标中最苛刻的4级,提高整车的抗腐蚀性。制造公司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厢采用橙色的设计。
运行设施
线路北端设崎沟综合维修基地,在厦门高崎站附近设置车辆综合维修基地。控制中心1个,全线设置2座110/35kV主变电所,分别为110kV火炬园主变电所和110kV董任(原内林)主变电所。110kV火炬园主变电所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与湖里大道交叉口西南侧地块。110kV董任(原内林)主变电所厦门市集美区董任路与杏林北二路交叉路口北侧,并设置了高崎停车场。
服务设施
车内配备电子显示牌、站点列表、老弱病残孕专座、球柱柔性拉手、WiFi系统、灭火器。2023年5月起,厦门地铁1号线在5个地铁站的站厅设立“爱心休息区。北京地铁1号线全部出入口都有配备上行自动扶梯,部分出入口还有下行自动扶梯,在出入口周边500米范围内,也都有相应的方向指示牌,方便出行。地铁1号线考虑残障人士的服务需求,站内设置无障碍厕位,入口、楼梯、通道、站厅及站台均设有盲道;上下通道不锈钢扶手设置了触摸盲文;站厅设有宽闸机及边门;客服中心设置高低位服务窗,以达到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服务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单位是地铁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工程
将军祠车站位于将军祠路和文园路交叉口处,将文区间基本处于中微风化花岗岩与风化交界处,盾构推进异常困难,周边又毗邻居民区,地面老旧建筑众多,其中距离施工围挡最近的仅有2米,这些外部条件给将军祠站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为确保隧道区间安全贯通,参建单位制订了各项保证措施。
厦门地铁1号线经过老城区,人口众多,房屋密集,管线繁多,车站区间普遍存在上软下硬的地质情况,区间孤石及基岩凸起严重,管线迁改错综复杂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高、技术控制要求高。
文化特色
设计师从闽南古厝建筑提取基本的设计符号,将古厝屋脊的曲线形态抽象简化,运用现代化、工业化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打造出既体现厦门本土特色又体现轻巧通透的现代化特征的轨道交通地面建筑。同时,将古厝的砖红色作为出入口雨篷的主要色彩,使出入口具有鲜明、独特的识别性,有效引导乘客快速识别地铁出入口,满足地铁快速引导人流的交通功能,通透的建筑立面实现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设计还兼顾厦门需隔热、防晒、防飘雨、防淹的气候及环境特点,满足运营安全所需的功能。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地铁装修提炼闽南古厝建筑中标志性的建筑符号,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闽南古厝的“人字梁”结构,运用到车站公共区的天花板造型中,并将此闽南建筑风格中特有的建筑语言贯穿于厦门地铁1号线全线的车站装修设计中。
设计秉承“一线一景”原则,全线一般站整体化一,重点站突出建筑空间格局的区别,在“系统化、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的设计理念之上,形成厦门地铁1号线强烈的装饰格调和视觉记忆。空间色彩方面,厦门地铁1号线的装修色从闽南地区古厝中特有的砖红色中提炼,色彩运用到墙面、柱面的色彩体系中,强调闽南古厝的色彩记忆。在单纯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调和,在浅淡中求厚润,营造素雅、明快的色彩环境。同时,装修色也呼应了橙红色的线路导向色,再次增强了乘客对1号线的空间感知。
价值意义
厦门地铁1号线是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沿厦门市南北向发展轴敷设,是构建本岛与集美片区的快速跨海连接通道,覆盖镇海路、嘉禾路、湖滨南路等主要交通走廊,有利于加强中山路片区、莲坂、SM城市广场等成熟商业、住宅区的交通联系,带动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等城市新区发展,进一步完善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
相关事件
2025年7月23日,厦门地铁一号线列车车厢内起火,众多乘客紧急避险。现场视频显示,在一节地铁车厢内,众多乘客纷纷向车厢外撤离,视频中有人喊“怎么了”,其他人则说道“着火了”。7月24日,厦门地铁工作人员表示,2025年7月23日16时14分,厦门地铁一号线塘边站至乌石浦站运行过程中,有一名男性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未造成人员伤亡,工作人员已将充电宝带离车厢,列车已经恢复正常运营。该工作人员还介绍,乘坐地铁时不得携带超过3个充电宝,单个充电宝的容量不得超过2万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