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加拉帕戈斯鲨鱼
编辑:浩

加拉帕戈斯鲨鱼(拉丁学名: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又称灰礁鲨、直翅真鲨、鲭鲨属,是真鲨科真鲨属的一种鲨鱼。该物种于1905年由斯诺德格拉斯和海勒(Snodgrass & Heller)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发现,并依发现地命名。加拉帕戈斯鲨鱼主要分布于全球热带海域,偏好大洋岛屿周边水域。其分布范围包括大西洋的圣保罗岩礁、阿森松岛,西印度洋的沃尔特浅滩,以及太平洋的豪勋爵岛、夏威夷等地。

加拉帕戈斯鲨鱼雄性成体长2.1-2.4米,而雌性成体长2.2-2.5米,最长可达330厘米。其身体细长,呈梭状,在第一和第二背鳍之间有低矮的背脊,高而直的第一背鳍起源于胸鳍内缘后三分之一处,腹鳍较长且直,末端尖锐。加拉帕戈斯鲨鱼的上半身呈棕灰色,腹部呈白色,鳍上有或没有暗色斑纹,有时可以在侧翼看到不明显的白色带状条纹。加拉帕戈斯鲨鱼以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和鱼类为食,但也会捕食海洋爬行动物、海狮、海豹,还会吞食垃圾。其为胎生物种,胚胎发育期间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以获取营养,妊娠期约1年,雌性通常每2-3年繁殖一次。

2018年,加拉帕戈斯鲨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其经济价值较低,关于该物种利用情况的可用信息有限,被认为具有潜在危险,若有食物来源,则可能发起袭击。若水域中出现大量加拉帕戈斯鲨鱼,应尽量减少水中活动。

发现命名

最初,加拉帕戈斯鲨鱼被命名为:Carcharinus galapagensis Snodgrass和Heller 1905,同年晚些时候,这种鲨鱼获得了它现在的有效名称: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斯诺德格拉斯和海勒,1905年)。

属名“Carcharhinus”来源于希腊语“karcharos”=锐器和“rhinos”=鼻子。该物种的名称加拉帕戈斯人来自于其所在的地点,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𫛭,在那里所描述的标本于1905年被捕获。

亚种分化

加拉帕戈斯鲨鱼为单一物种,无亚种

形态特征

加拉帕戈斯鲨鱼身体细长,呈梭状,在第一和第二背鳍之间有低矮的背脊。高而直的第一背鳍起源于胸鳍内缘后三分之一处。长长的腹鳍是直的,每个都有一个尖的尖端。加拉帕戈斯鲨鱼的鼻子大致是圆形的。加拉帕戈斯鲨鱼最长可达330厘米。雄性成体长2.1-2.4米,雌性成体长2.2-2.5米。

加拉帕戈斯鲨鱼的身体纤细,第一个背鳍的尖端略圆,这种鲨鱼的第一背鳍比斯普兰乌鲨直立得多,牙齿也比黑鲨大得多,但如果不直接比较两个标本,就很难看出这一点。区分这两个物种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前椎骨的数量——加拉帕戈斯鲨鱼有103-109个,而黑鲨有86-97个。

加拉帕戈斯鲨鱼的上半身呈棕灰色,腹部呈白色,鳍上有或没有暗色斑纹。有时可以在侧翼看到不明显的白色带。锯齿状的上齿相对较长,形状大致呈三角形。非常精细的锯齿状下齿对称且直立。通常情况下,每个颌骨的联合关节两侧各有14颗牙齿,其中一颗牙齿位于联合关节。

分布范围

加拉帕戈斯鲨鱼呈环热带分布,偏好海洋岛屿周边水域。在大西洋区域,分布地包括圣保罗岩石、阿森松岛、佛得角、圣赫勒拿岛、圣多美岛、百慕大群岛和维尔京群岛;在西印度洋,见于马达加斯加南部的沃尔特浅滩。在太平洋热带区域,分布于豪勋爵岛、土阿莫土群岛、米德尔顿和伊丽莎白礁、夏威夷、雷维利亚希赫多群岛、克利珀顿岛、科科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与相似种鲨鱼混淆,其分布范围尚未明确界定。

栖息环境

加拉帕戈斯鲨鱼在海洋岛屿周边水域分布较广,常见于近岸区域,偶尔也有记录显示其出现在远海的大陆架与岛架水域,最深可达180米。其偏好栖息于热带清澈水域,尤喜水流湍急、底部为珊瑚或岩石的生境。虽被归为近岸物种,但有记录显示加拉帕戈斯鲨鱼会穿越岛屿间的开阔水域。幼鲨仅活动于25米以浅的水域,这些区域可作为育幼场,帮助幼鲨躲避亲鲨的同类相残。该鲨鱼常贴近水底游动,形成松散的群体。

生活习性

捕食

加拉帕戈斯鲨鱼以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和鱼类为食,已知也会捕食或攻击海洋爬行纲海狮、海豹,还会摄食垃圾。

对加拉帕戈斯鲨鱼胃内容物的研究显示,鱼类在其食物中占比很高。鱿鱼、章鱼等头足纲软体动物的占比同样较高,它们也可能捕食小型鲨鱼。在加拉帕戈斯群岛𫛭周边,还发现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残骸、鬣蜥等海洋爬行动物残骸也是其猎物。

天敌

加拉帕戈斯鲨鱼的自然天敌极少。尽管幼鲨可能会被成年个体同类相残,但该物种的死亡多由人类活动导致。当地渔民因认为该物种具有攻击性、对人类有危险,会主动捕猎它们;此外,它们也可能在商业捕鱼作业中作为兼捕渔获死亡。

生长繁殖

加拉帕戈斯鲨鱼是一种胎生(或活产)物种,在胚胎发育期间通过胎盘附着在母亲身上来滋养它的幼崽。据认为,怀孕期约为一年,雌性可能在两到三年的间隔内繁殖活跃。

加拉帕戈斯鲨鱼第一次繁殖的年龄大约是10岁。已知的最长寿命约为24年。雌性个体通常有雄性咬鳃,鳍和身体的交配疤痕。在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妊娠期后,活产会产生4-16只幼崽。每只幼崽的长度为75-89厘米(30-35英寸)。幼崽呆在浅水区的养育区,以避免同类的捕食同类相食,最终在它们成熟时搬到更深的水域。

物种保护

保护现状

2018年,加拉帕戈斯鲨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LC)。

种群现状

对加拉帕戈斯鲨鱼种群自然恢复速率及全球活动模式的了解有限。该物种是部分商业渔业的捕捞目标,常通过延绳钓(一种使用带有大量钓钩的长钓线进行作业的商业捕鱼方式)被捕捞。同时,其鱼鳍具有捕捞价值,当地渔民也会因认为其性情活跃且无所畏惧,可能对游泳者构成威胁而对其进行捕猎。

在该物种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针对性的渔业捕捞活动有可能将其种群数量降至难以恢复的水平。此外,该物种也分布于多个海洋保护区内,包括加拉帕戈斯海洋保护区的大型“禁捕区”——该区域禁止开展捕鱼及其他掠夺性开采活动。

价值与危害

经济价值

由于栖息地相对偏远且分布零散,加拉帕戈斯鲨的经济价值较低。关于这种鲨鱼的利用情况,可用信息有限。

对人类的危险性

根据国际鲨鱼袭击档案(International Shark Attack File)记录,加拉帕戈斯鲨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造成1起致游泳者死亡的袭击事件。在该鲨鱼数量较多的区域,它们常被潜水者吸引,有时甚至会对潜水活动造成干扰。当潜水者采取攻击性行动时,这些鲨鱼不仅不会被吓退,反而会变得更加兴奋。另有一些事件被认为与该物种有关,但无法明确确认其物种归属。

加拉帕戈斯鲨的好奇心极强。据记载,在发起袭击前,它们会表现出威胁行为,包括弓起背部、抬起头部、压低尾鳍胸鳍,同时以扭曲、翻滚的姿态游动。该物种被认为具有潜在危险性,若存在食物来源,则可能发起袭击。若水域中出现大量加拉帕戈斯鲨,应尽量减少水中活动。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reeflifesurvey.com.2024-10-24

galapagos-shark.floridamuseum.ufl.edu.2025-10-25

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The IUCN Red List ..2024-02-07

Galapagos-shark.britannica.com.2025-10-25

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 (Snodgrass & Heller, 1905).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 (Snodgrass & Heller, 1905).2025-10-25

Browse taxonomic tree.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10-28

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 (Snodgrass & Heller, 1905).marinespecies.org.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