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女儿城(Tujia Girls' Town),是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主题建造的民族风情旅游街区,中国第八个人造古镇,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舞阳街道办事处马鞍山路41号。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恩施土家女儿城由恩施市华硒[xī]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于2013年10月19日开园营业,实行免门票开放式运营。2019年6月23日,第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土家女儿城囊括300家小商品,500间风情客栈,30家特色餐饮,40家美味小吃,8000平景观草坪,10000平综合运动中心以及室内情景剧场-女儿城大剧院,同时还拥有湖北省内最大的水上乐园。作为中国第八个人造古镇,整体建筑风格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土家民族特色。
恩施土家女儿城有摔碗酒 、摆手舞、土家女儿会、土家族哭嫁等民俗文化活动,2015年2月被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5月被湖北省戏曲家协会认定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戏传承展演基地、8月被评定为恩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月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11月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2月恩施土家女儿城步行街被湖北省商务厅认定为湖北省特色商业街、荣膺[yīng]首批《恩施州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连续3年被州、市分别评为十佳景区、优秀旅游企业。
历史沿革
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阳街道办事处马鞍山路41号,由恩施市华硒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于2013年10月19日开园营业,实行免门票开放式运营。
一期工程建设面积600亩左右,完成投资7.3亿元,现已入驻景区的公司及个体商户380家。
2019年6月23日,恩施土家女儿城第二期升级版启动,由华旅集团投资打造成硒茶民俗小镇、温泉小镇、小四合院客栈、LOFT民宿及非遗文化双创孵化基地。这几大板块由观光小火车串联。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舞阳街道办事处马鞍山路41号, 毗邻恩施市区,交通便利。土家女儿城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囊括了恩施州八县市土家民风民俗,是中国土家文化的雏形。
气候条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雾多湿重。年平均气温,低山16.3℃,二高山13.4℃,高山7.8℃;年降水量,东南部1100—1300毫米,西北部1000-1900毫米,中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市,低山1300小时,二高山1200-1350小时,高山1000—1350小时;无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264天,高山170—233天;相对湿度,低山82%,二高山85%,高山82%。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决定了光、热、水等气候要素的重新分配,使全州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域差异,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气候,州内气候资源具有以下五类特征,即冬暖湿润的平谷气候,温暖湿润的低山气候,温和湿润的中山气候,温凉潮湿的高山气候,高寒过湿的高山脊岭气候。
建筑特征
恩施土家女儿城的建筑主要由土家元素构成,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土家民族特色。
景区布局
恩施土家女儿城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三横二纵全封闭步行街5条。女儿街是女儿城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是城区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灰色角砾岩铺就,同时也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区商业最为繁华的街区之一。建有近2万平方米的女儿会广场、1.5万平方米的婚庆广场、39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中心、可容纳1000人观看的女儿大剧院、800米的相亲长廊、同时容纳1000人余人就餐的艺术酒店,500多间土家民俗风情客栈、可接纳约400人的会务中心、300余家不同风格的精品店铺,30多家地方特色小吃店铺、近20多家土家特色餐馆。
主要景点
恩施土家女儿城主要景点有一厅、两馆、三世界”,一厅即硒产品展示厅,两馆为土家民俗博物馆及中国硒茶博物馆,三世界指的是冰雪世界、水上世界以及花海世界。
硒产品展示厅
硒产品展示厅,汇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质、富硒土特产进行平价销售。
土家民俗博物馆
瓦屋内原汁原味的土家熏制和吊脚楼布景,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于一体的土家文化主题馆,常年有20多名签约艺人在这里轮流表演摆手舞、肉连响、哭嫁、打糍粑等民间技艺绝活和民族特色习俗。以恩施三张名片之一“土家女儿会”为背景,创作的大型实景剧 “女儿会 • 赶场相亲”,自2015年5月以来,已公演500余场,观众逾500万人。
中国硒茶博物馆
以恩施三张名片之一“恩施玉露”为品牌,推广、传播硒茶文化,展示“恩施玉露”特有的传统制作工艺,销售名优硒茶产品。
游乐景点
冰雪世界,以大型冰雪实景、精工冰雕、冰上娱乐项目,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
水上世界,异域风情浇筑生活乐趣。
花海世界,随着季节绽放各色花卉,清新浪漫,美不胜收。
商业街
景区打造长达400米的“幺妹儿”街,集服装出租、化妆、摄影等服务于一体的旅拍主题店铺,同步推出民族换装“剧本杀”,让游客成为主角,体验土苗民族风情。目前,分布在“幺妹儿”街的旅拍主题店铺已有65家。
在女儿城,有恩施小土豆、茶店牛肉、土家摔碗酒、建始大饼、根粑凉粉等小吃,桃片糕、柏杨豆干等非遗产品,以及腊肉、腊肠、玫瑰酥、糍粑等土特产。
文化活动
摔碗酒
摔碗酒来源于恩施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民间传说两人之前有恩怨,后决定尽释前嫌,于是共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以泯恩仇。现在已经变成表达友情的方式,在土家女儿城巴人堂民俗风情园,是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摔碗酒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之一。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和乌江流域,主要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古时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祀、祈祷活动,举行摆手活动的时间,有的地方在二、三月份或五、六月进行外,称为“三月堂”或“五月堂”,大部分地区均在正月初三至十七之间举行,且大多在夜晚。短则三天,长则可达七天。摆手活动一般在“摆手堂”或“摆手坪”或“土王庙”举行。
摆手舞的主要身体动作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摆手舞主要动作有顺拐、屈膝、颤动、下沉。顺拐是摆手舞最主要的特征,即甩同边手,要求手脚配合默契,动作一致,以身体的律动带动手的甩动,手的摆动幅度一般不超过双肩;屈膝要求膝盖向下稍稍弯曲一下,上身摆正,脚掌用力;颤动是脚部与双臂略带小幅度抖动;下沉是指在伴奏重拍时身体有一种向下的感觉。
土家女儿会
恩施女儿会也叫土家女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举行。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
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来源于当地民间节庆及办酒席时惯用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半荤半素、一菜两味、油而不腻,餐桌上看不到盘子,吃饭及装菜全部是蓝边大口碗。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给宴席取名为“土家十大碗”。除十大碗菜外,桌上还要配腌菜碟两个,为客人备用,另配上土家自酿的玉蜀黍白酒。上菜的程序与方式也很有讲究,在土家民间每上一道菜,打盘子的人高喊拖腔的号子直到菜上完,有时还要鸣炮,吹响欢快的菜调子。在土家人办喜宴的时候,只要是去喝喜酒的,都会喝到主人的恭喜茶。一般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用茶叶蛋作为恭喜茶,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就用炒米作为恭喜茶。在土家女儿城民俗博物馆,来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的民间艺人每天都会制作一顿十大碗,供游客享用。
土家族哭嫁
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管什么原因,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开发
恩施土家女儿城由恩施市华硒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
旅游信息
12路(航空路—华硒生态园)至华硒生态园下车即到
21路(舞阳坝—柳州城)至华硒生态园站下车即到
25路(舞阳坝—金桂大道—七里坪互通)至华硒生态园下车即到
28路(官坡—华硒生态园)至华硒生态园下车即到
31路(华硒生态园-舞阳坝-黄泥坝-湖北民院-华硒生态)
抵达恩施站后,乘坐31路公交车可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