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英文:Sun Yat-sen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简称:纪中)是一所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管的公立全寄宿制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850亩,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现任校长为梁世锋。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原名“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是孙中山之子孙科于1931年为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主持筹建的。1934年7月学校建成;同年8月,学校开始正式招生。校董会由孙科任主席,聘任黄中廑为校长。1938年夏至1946年春,中山沦陷,学校自翠亨村迁至澳门。1947年春,迁回翠亨村。1949年,学校改名为“中山纪念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学校题写校名。1994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13年,学校旧校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成立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2025年9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新建综合教学楼竣工验收。
截至2025年10月,该校有123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3个班,初中30个班,在校学生6300余人,有教师508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及以上316人,高级教师202人,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3人。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文明校园”“首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由孙科秉承其父孙中山先生“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1929年9月28日,孙科提议在翠亨乡建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1931年夏,孙科从南京返乡,由中央政府拨款,地方政府协助,筹建纪念中学;同年11月27日,学校奠基建设,奠基石上镌刻:总理故乡中山纪念学校。学校的建设用地主要为孙家祖地和孙家坟场,并占用拆毁了孙氏宗祠。1933年,校舍基本落成。1934年7月学校建成,整体风格为仿宫殿式建筑,庑殿顶、红墙、蓝色琉璃瓦,分鹤龄堂、皓东堂、寿屏堂、庆龄堂等。
1934年8月,学校开始正式招生。校董会由孙科任主席,杨华日、卓康成、陆肇强、林逸民、戴恩赛、吴铁城、杨子毅、孙乾和钟荣光为校董。聘任黄中廑为校长。1935年,学校开始在秋季面向全国招生,在普通班的基础上增设了高中农科班,并接收了县立师范学校拨来的初级农职班。1936年,主楼逸仙堂落成(设有图书馆和小剧场)。
1937年1月,即奉教育厅训令核准立案,并领发校钤。同年7月参加毕业会考,高中三年级全数及格毕业。1938年9月中山市沦陷,学校迁澳门松山白头马厩“白宫”办学,附小设在南海“八角亭”对面。随后几年,学校多次搬迁。1941年夏,原高中为农业专科改为普通高中。1942年秋,学校将中小学部设在南海花园。1943年9月,学校中学部又迁至俾利喇街与柯高马路交界的“唐家花园”。1945年9月,学校中学部再迁至天神巷国华戏园侧面的一间大屋。1947年3月,学校迁回翠亨村校舍上课。
1949年10月,中山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学校校门前升起,学校改名为“中山纪念中学”。1953年,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学校重新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同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学校题写校名。1994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4年11月,学校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2006年、2007年,学校均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评和复评验收。2008年11月,学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学校旧校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正门牌坊图案入选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2020年11月6日,学校被清华大学授予“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及“优质生源中学“。2021年,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成立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2021年4月19日,学校被北京大学授予“博雅人才共育基地”。9月8日,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含民众街道)开展公办初级中学集团化办学签约仪式。
2024年10月30日上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龙门县高级中学揭牌仪式举行。2025年7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同年9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新建综合教学楼竣工验收。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校园占地面积850亩,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69%。新校区延续民国建筑风格,依山傍水。有123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3个班,初中30个班,在校学生6300余人,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
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有线加无线的校园网、多媒体广播系统、电脑教学室、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和资源库;有田径场、健身馆、健身房、保龄球馆、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小球馆、壁球室、标准攀岩墙等体育类设施;有艺术堂、艺术馆、钢琴房、专业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室、合唱室、管乐室、器乐室、天文馆、大球馆以及音乐厅等艺术类设施;有藏书210000册,生均近32册,藏书涵盖哲学、文学、科技、教育、期刊等品目,均采用信息化检索,方便学生查询借阅。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建有体育馆、校内共有篮球场38个,羽毛球场50个,排球场9个,网球场3个,手球场2个,乒乓球台51张,保龄球馆1个,足球场2个,还有1个攀岩的场地,单双高低杠等百余副。
特色课程
传承与发展并存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通过“普通高中‘文化育人’办学思想的研究与实践”“文化育人格局下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探寻“文化育人”办学思想的实践之道打造德育教育的生态圈。该校也鼓励在校生的自由发展,同时积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有内涵有深度的文化育人。例如,该校创新性开设“青力量 向未来”的纪中学子论坛,以“世界听到纪中学子的声音,青春力量赋能中国未来”为宗旨,提供青少年独立思考、创想、表达的活力之场,引导青少年向着健康、理性、担当、智慧的方向发展;让书香阅读展示与阅读答题打卡相结合,营造主动参与的书香校园氛围;通过“可视化”的班歌、班徽等方式进行群体意识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举办特色班集体创建、班歌比赛、传统文化课本剧比赛、诗词原创朗诵等方式搭建班级文化建设平台。
建立“大思政”格局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围绕“思政立德,五育立心”思政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和整合纪中与里溪的教育资源,以“文化育人”为逻辑起点,以劳动实践为主线,构建“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积极开发“红色之光”“阅读之悦”“运动之魅”“自然之美”“劳动之荣”等系列特色实践课,打造“纪中里溪大课堂”品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0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有教师508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以上316人,占比62.2%,高级教师202人,占比39.8%,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省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4人,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7人。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体育比赛
2018年,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学生黎金鑫获得2018亚洲攀岩锦标赛速度金牌(中国队共获得3枚金牌),并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攀岩锦标赛冠军;2022年,贾杰烽同学在全国第14届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中学组)五项全能比赛中获得冠军;2023年,吴宇同学以800米全国统考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24年,该校合唱团和舞蹈队的18名学生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同年5月1日至3日,该校攀岩队谭有恬同学在2024年亚洲少年攀岩锦标赛中,代表中国队出战,夺得U14女子组难度赛金牌、三项全能金牌,成为“双冠王”。8月22日至31日,该校5位学生李美妮、俞辰萱、李洋、朱宇凡、黄泳姗参加2024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获得1金、2银、1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成绩。李美妮获得U16组女子攀石冠军,这是中国队在该项目获得的首枚金牌。参赛的5名学生中,1人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3人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11月21日至24日,该校代表队在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斩获一金四银两铜。12月3日,该校女子篮球队在中山市第四届高(职)中篮球联赛女子组决赛中获得冠军,成功卫冕。
竞赛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五大学科竞赛中,8人获国际金牌,3人获国际银牌,46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全国决赛金牌54枚、银牌84枚、铜牌51枚,全国联赛一等奖1113人次,向清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大等名校输送了近1000名人才。2019年,高嘉煊同学获第31届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成为继陈启峰、杨家齐后的广东省第6个国际奖牌获得者。2021年7月29日,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活动活动中,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共6人参赛,获2金3银1铜,2人组成国家集训队,金牌数与队伍集训队小组并列居全国第四,5人进入全国前100名,小组并列居全国第一。
2024年7月17日,该校高水平艺术社团(合唱团、舞蹈团、戏剧社团、朗诵社团、管弦乐团)参加中山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分别获得戏剧比赛一等奖第1名、朗诵比赛一等奖第1名、合唱比赛一等奖、舞蹈比赛一等奖、管(弦)乐比赛二等奖。同年12月,该校学生参加2024年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冠军赛获得3金1银2铜的成绩。同年,该校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竞赛涵盖广东省航模冠军赛、通用技术设计与制作比赛、英语素养竞赛、英语书写竞赛、语文创新作文比赛、化学调查作业大赛、化学竞赛、信息学邀请赛等多个领域,共156人次获奖,其中75人获省、市一等奖。在第4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获得了1金3银的成绩,奖牌数广东省第一,高三年级刘海峰以广东省第一的成绩获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免试保送清北资格,高二年级潘梓睿、林卓铖和高一年级全柏锋3位同学获银牌,获“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杨昀翰同学夺得银牌,获“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2027届高一新生吴同春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具知名度、最有影响力的程序设计大赛之一“2024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全国决赛金奖。
2025年1月,该校学生刘海峰成功入选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成为该校第四位跻身信息学国家队的学子。同年6月,在广东省体育总局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举办的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冠军赛中,该校人工智能社团获得6金4银4铜,6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同年8月,该校刘海峰同学获第3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2025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该校欧阳安多、黎孝雍、王智浩三位同学合作完成的学术海报,在全国中学生学术海报展评选中,获“优秀海报”称号。
教师成果
2022年广东省中学化学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中,该校教师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新奖2项;在连续四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该校科学教师4人获一等奖(其中3人取得第一名),5人获二等奖。2024年,该校的程盼盼老师在中山市第八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马俊华老师、吴礼沐老师分别获得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七届中山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场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展示项目第一名和全市一等奖。同年11月,林光荣、杨华杰和黄绮雯三位教师在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优秀教练员称号。同年,该校教师在各学科教学竞赛、原创命题比赛、创新作业大赛、解题大赛等活动中,近60人斩获佳绩,20人获得一等奖,其中马俊华老师获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林森、张洁老师的课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被评为部级精品课。
截至2025年10月,该校15人入选广东省新强师工程示范培训对象,4人入选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获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校外导师,近百人获聘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各类高校硕士生兼职导师、兼职教授、基础教育访问学者、校外导师。教师每年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论文评比中获奖近30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超过200篇。
学校文化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活动
2025年3月26日,第十五届“舞林·溯光”舞蹈大赛、第十六届“声临·持梦”主持人大赛与集团校优秀社团风采展在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体育馆启幕。本届活动以“溯光·持梦”为主题,通过舞蹈、语言艺术与社团文化的多维度碰撞,打造了一场跨越学科边界、融汇传统与创新的盛典。
2025年4月2日,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组织高一年级师生及家长代表百余人,在耕读园开展春耕劳动实践暨植树活动。6月13日,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初中党支部、高中第三党支部联合翠亨村党支部,面向初一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声动红色记忆 心承革命精神”主题班会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翠亨村87岁老党员郭少雄同志现场讲述革命故事。
交流合作
2025年6月13日,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60余位教师在四川大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活动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学院科学教育楼209报告厅举行。在活动期间,该校的教师们还参观了四川大学校史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四川大学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的了解,为双方未来的持续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