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再望,原名申在望,1948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兴县,中共西南局原第一书记李井泉与肖里之子,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资深翻译。
出生4个月后,申再望即被李井泉送给时任绥蒙军区的政委张达志、申国藩夫妇作养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达志、申国藩离婚,申再望跟随母亲在成都生活。1969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申再望在成都获释,回到老家临川唱凯公社仓下村插队落户,当过唱凯公社艾巷大队仓下村小学老师、临川区化肥厂工人。1973年,申再望考入重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从事科技情报翻译和外事工作,“文革”结束后,改名为再望。1977年1月,申再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申再望担任瑞典国王访川翻译。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派时任省外办新闻出版处处长的申再望和《科学文艺》杂志社的杨潇、向际纯组成代表团,参加在荷兰海牙举办的WSF年会。1992年,申再望赴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处长,后任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副厅级巡视员。2013年,申再望陪同泰国驻成都领事馆总领事参与地震捐款活动。同年10月,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顺访成都市,为申再望所在的加拿大老照片项目小组颁发了加拿大总督勋章。2017年,申再望出席国际当代女性艺术展。
申再望曾出版散文集《生命之树常青》,译著《古老的人民》《雕鹄的荒野》《时光的瞬间》《奥运奖牌上的中国文化》,翻译电视纪录片《大熊猫探秘》《神秘的三星堆》等。
个人经历
申再望,原名申在望,1948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兴县。出生4个月后,申再望即被李井泉送给时任绥蒙军区的政委张达志、申国藩夫妇作养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达志、申国藩离婚,申再望跟随母亲在成都生活。
1969年,因同情二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申再望在成都获释,回到老家临川唱凯公社仓下村插队落户,当过唱凯公社艾巷大队仓下村小学老师、临川区化肥厂工人。1973年,申再望考入重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从事科技情报翻译和外事工作,还曾任职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文革”结束后,改名为再望。1977年1月,申再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申再望担任瑞典国王访川翻译。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派时任省外办新闻出版处处长的申再望和《科学文艺》杂志社的杨潇、向际纯组成代表团,参加1990年在荷兰海牙举办的WSF年会。
1992年,申再望赴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处长,后任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副厅级巡视员。申国藩晚年多病,申在望尽心侍候照料,直到申国藩101岁病逝。2006年10月,“老照片项目小组”成立,申再望为小组的一员,并协作发起中加友谊历史照片展览。
2013年6月25日下午,时任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顾问的申再望陪同泰国驻成都领事馆总领事馆总领事JG.KOMATE KA-MALANAVIN(郭梅特)前往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同年10月,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顺访成都市,为申再望所在的加拿大老照片项目小组颁发了加拿大总督勋章。2017年,申再望出席国际当代女性艺术展。
2021年8月,北方工大学生以“深学实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走访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后代,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资深翻译申再望老师、并到广元市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个人生活
申再望的父亲李井泉同志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曾任毛泽东的秘书,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长期主持地方工作,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追忆起自己的父亲,申再望表示:“他一生对党忠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领袖十分爱戴,对群众十分关心;在战场上沉稳指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在地方工作时听党指挥,促进了四川省和西南的建设和发展。他对自己的子女非常严厉,要求他们艰苦朴素,热爱劳动,不搞特殊。”
个人作品
申再望出版散文集《生命之树常青》,译著《古老的人民》《雕鹄的荒野》《时光的瞬间》《奥运奖牌上的中国文化》,翻译电视纪录片《大熊猫探秘》《神秘的三星堆》等。